近年來飼料企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如果要保證飼料產品的配方優勢,那就必須有效的控制原料質量,原料質量如何控制,必須在“思想”上有深刻認識。
飼料產品的品質好壞,主要取決于原料的質量。但什么是好的原料,什么是不好的原料,我們如何區別?這個時候都會想到“標準”,符合標準的原料一定是好原料嗎?有時候筆者也在思考,原料標準只是一個驗收的參考,許多隱形標準我們是無法實際衡量的。
玉米,相對應全價料公司來說玉米是最主要的原料之一,占原料使用的65%左右。玉米驗收無非雜質、容重、水分、破碎粒、霉變(也可以說毒素)。誰是驗收重點,肯定是霉變,控制霉變的目的就是控制毒素,毒素和霉變有關系沒?答案是不一定的,需從產地、品種、收貨方式和儲存方式等多方面觀察玉米質量情況。大家都知道東北玉米、新疆玉米、內蒙玉米最好,甘肅、寧夏等地次之。陜西當地玉米,新玉米每年10月左右開始上市,如果我們只是把毒素作為玉米驗收的重要指標,每年新玉米的毒素檢測結果都比較好,隨著玉米的儲藏玉米從下一年的2月到9月毒素在普遍開始上升,即使沒有霉變顆粒毒素也是一樣的超標。所以我們玉米如何驗收使用,每個時期都應該有不同的方法,應該根據品種(不同品種在同一動物使用效果是有差別的)、產地、收貨時間、存儲情況、來調整我們的驗收方法,這樣才能保證質量。
配方是配方師智慧的產物,是質量與成本之間的最佳結合點,既符合營養等方面的要求,又要盡可能的達到成本最低。如何使配方師的配方還原的更好,保證品質,不是配方師所做的工作,而是品管人員要做的事情。相同的配方前段時間市場表現良好,突然市場上投訴就多了,什么原因?生產沒問題,原料符合標準,配方沒有動,那問題出在哪了,許多飼料廠可能都出現過這樣類似的問題,到最后也找不出什么原因。按道理同一標準生產的飼料的效果應該是一樣的,但我們經常會發現它們的效果在事實上往往是不同的。其實每種原料都有它的限量,經驗豐富的配方師在保證成本最低的情況下可以把原料用到極致,而市場表現非常良好。但是往往在這種配方情況下,如果更換原料的廠家就會出現一些不好的反應,并不是說這批原料就不符合標準,而往往這批原料也是符合標準的。這就是所謂的差別,這類差別是沒有得到很重要的關注,如棉粕,新疆、甘肅、四川、山西等地方都生產棉粕,當棉粕使用一定量是,同一配方使用不同地方的棉粕效果差異是很大的,這就是不同地理位置導致的相同的原料使用出不同的結果,也是產地不同對原料內在品質影響的結果,同種原料不同產地的質量是有差別的。所以有時候我們也需要根據配方實際情況決定原料的驗收,適合標準的原料不一定適合配方。
每種飼料原料都有其特定的食性,不同植物原料也分熱性原料、溫性原料、涼性原料、寒性原料等。其中溫熱性表示能促進動物氧化產熱的原料,而寒涼性飼料則表示能抑制動物氧化產熱的原料。當溫熱性的原料用得多時,有利于抵御寒冷和維持正常的體溫。反之,若寒涼性的原料用得多時,則能抑制細胞產熱,降低體溫。大家都知道辣椒吃了能防寒,因為辣椒屬于溫性原料。寒冷的冬天在飼料里面用一定量的辣椒副產品就可以提高動物抵御寒冷的能力,如果夏天可能就是相反的結果。到夏天人們都會選擇喝綠豆湯降溫,因為綠豆屬于涼性食物,那綠豆的副產品呢,綠豆皮、綠豆粉也是一樣的,飼料里面夏天使用一定量綠豆產品的話能很好的降低畜禽熱應激帶來的影響,如果冬天呢?當然這只是相對的概念。
由于原料的變異性,要提供具體原料所有營養成分的準確值是困難的。所以必須考慮原料在營養、有毒有害物質、動物的適口性、原料的來源等方面對成品飼料的影響,對原料進行使用。由于飼料原料和配方的變化能明顯影響動物的生產性能,所以品管人員一定要對原料有深層次的認識,與配方師多溝通交流原料情況,使每種原料在配方中用到極致,保證產品的競爭力。做好原料的質量控制。
要對每種原料認識清楚,筆者認為必須對飼料、植物、地理等方面知識從分了解,這樣才能把握住原料的各類特性。